(楊淑君我挺妳,狗國就是狗國)
亞運金牌戰敗給南韓,屈居銀牌
昨天打贏日本以後,UNI到書櫃裡面去挖了四年前亞運時期的雜誌出來看,一看還真的覺得四年前後有不小的改變,當時陳鏞基叫做「核彈頭」,胡金龍是「潛力新世代游擊手」,謝佳賢是「黑掉的左打55」(不應該打這行字的)
四年前,他們是活力十足的潛力新人,拼勁十足,拿到了亞運的金牌,四年後拿到銀牌,看似只是退一個名次,其實沒那麼簡單。
說個遠一點的,二十年前亞運增設棒球開始對決日本二線國家隊到現在,有時候是二軍,有時候是業餘,但是三次的亞運,明星隊的我們最多都只贏日本隊一分!(職棒也和亞運棒球同一年開始)
這次兩度對戰韓國都慘敗而歸,這個銀牌拿的毫無爭議,雖然我因為楊淑君的事情對那個狗國也相當不爽,但是今天的比賽輸的心服口服。
為什麼日本二十年來用業餘就讓台灣苦苦應戰?為什麼四年前還是手下敗將的韓國輕鬆打贏台灣?這並不是任何投打數據,或者任何一個調度可以解釋的事情。
今天蔡主播講了一點我蠻有感觸:韓國隊並沒有大量徵召旅外選手,光靠國內職棒的選手就可以組成一支完整的明星隊,人家的職棒就是有這種能力。
如果一個職棒聯盟無法培育出本土的完整明星隊,問題是相當嚴重的。
也許從全隊打擊數據可以看的出來,旅外>中職是不爭的事實,但如果有一天中職倒了,我想台灣會變成跟中美洲那群島國一樣的下場吧,而中職的進步如果不刺激,衰亡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來組一支國內職棒明星隊吧,名單大家可以自己想,但我真的希望可以組這樣一支球隊出去真正看看台灣職棒的實力。
再說到旅外那些選手,看到出生年月日,大家可能覺得他們是年輕小將,事實並非如此,年輕小將這個名詞只能四年前用,對於外國人,他們太老了。
四年前為了成績,他們拼死拼活,四年後成績似乎定型了,他們打起來就穩穩的,換個講法是沒生氣。
不信的話請看看這兩戰表現比較理想的旅外選手:陽耀勳以及陳鴻文,他們都是剛剛接獲球團拔擢沒幾個月的,急著證明實力,反觀金庸連線,在3A打幾年了,陳金鋒的例子不久後也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,潛力新秀已經不值錢了。
到底現在台灣旅外選手還剩多少活力呢?
李大浩今年連十場打全壘打,姑且不論是不是韓國灌水,真的是個了不起的紀錄。
今天他和姜正浩聯手炮轟中華隊,事實上這也是UNI上次講過的:台灣欠缺下一個隨時可以一棒擊沉的陳金鋒。
今天秋信守被看死,但是韓國馬上有其他炮手跳出來,台灣行嗎?如果大砲被嚴加看管,有二號砲、三號砲可以用嗎?
四年前我們三轟打垮韓國,四年後換他們三轟炸掉我們,世界真的蠻有趣的。
潘威倫VS柳賢振真的是個很棒的話題,但可惜嘟嘟前兩局沒投好下去了,這個調度也還合理。
嘟嘟很久沒對戰強隊了,隻前他封鎖中日龍、西武獅威風八面的模樣已不復見,其實可以變向的證明:韓國打者實力真的很強,用控球為武器絕對不夠,加上今天嘟嘟狀況蠻差的,這不是個好兆頭。
至於這一戰會不會影響到日本圓夢之旅,個人覺得影響不小,會不會被簽走很難說,前車之鑑是宋肇基。
今天幾乎除了陳鴻文以外狀況都不太好,潘威倫陳冠宇一開始就輸光,黃志龍也有局數限定,太熱愛全體長中繼是很困難的事,通常球隊裡只要有一兩個可以長中繼就不錯了,要大家一起,難度不小。
這次中華隊的打擊表現真的普普,吞了十幾張老K(不敢算,太殘忍),三振沒關係,代表積極出棒,但連續被三振,代表是你打不到。
另外,這次四棒恰恰表現也不太好, 旅外之路感覺也抖抖的,果然他還是適合打三棒,沒有陳金鋒的國際賽就是怪怪的。
林智勝這次大會還算打的可以,至少有轟日本一支,但是整體的威脅性還不夠,要像秋信守一樣,站上打擊區大家就屏氣凝神,很明顯的林智勝還有一段路要走。
張泰山這次打擊率最高,那就最高吧,陳鏞基長打率最高,除此之外,真的沒其他人我記的起來,這次亞運給我的感覺就是不知不覺就結束了,很沒存在感。
總評:葉半仙,游泳回來吧
他的調度我已經不想罵了,那種水準大家自己心裡有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