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錯,UNI回來了,我們來看新聞吧
中華少棒隊左投楊家豪,明年升上國中後準備不打球了,資深球評楊清瓏聞訊深感遺憾:「孩子很可憐,棒球人很遺憾。不該阻止孩子的興趣發展。」
「楊家豪的英文很好嗎?現在台灣孩子許多從小補習,英文都呱呱叫,英文好在台灣不稀奇,稀奇的是楊家豪是優異的左投。」
楊清瓏說,日本小學生想加入球隊,功課要很好,他們只在假日練球,每到周六、日,父母會親自送孩子到俱樂部打球,從打球中學習課本上學不到的精神紀律,上高中後才稱為競技棒球。
楊清瓏不相信「上國中後不打球」,是小六生楊家豪自己的決定,他說,若想讓孩子唸書,可以把孩子送到升學的國中,假日在社區打棒球,不應以英文好就限制孩子的興趣發展。
「台灣的棒球教育出現了問題。」楊清瓏表示,台灣球隊出國比賽都是向政府伸手要錢,教練自然肩負起國家榮譽的責任壓力,教導球員難免就會無所不用其極,只為贏球。
日本在國小、國中階段,球隊教練都是由學校老師兼任,更會要求球員的課業和品行,楊清瓏說,這次小馬聯盟日本代表隊,在4月1日才第一次摸硬式棒球(日本小學生規定打軟式),打不贏中、韓很正常,但到了職棒呢?「台灣的錦標主義、獎牌教育,使台灣選手只贏在起跑點,卻輸在終點線」。
楊清瓏認為,楊家豪很可憐,年紀這麼小就非得在打球和唸書間做出抉擇,令棒球人相當感傷。
簡單談一下三級棒球
台灣的三級棒球一直都是強項,所以每年到了七八月,什麼小馬聯盟、威廉波特的,就會開始引起大家的注意,然後就會有像去年的宋文華一樣的明日之星跑出來,那他們十年後去哪了?天知道。
我想大家都很清楚,要從少棒一路打到成棒是很困難的事,有內憂(傷)也有外患(環境),能夠真正走完這段路的並不多,那麼走完這段路,又要成為職棒明星的,更少。
我們回到新聞
首先我認為,楊家豪這樣做決定,完全沒錯,而楊清瓏教練這樣講,同樣沒錯。
楊家豪在他們的小學是模範生、績優生,英文實力蠻強的,至少可以代表團隊和海關人員溝通,UNI連叫人家不要插隊都有困難。
如果英文實力不好也就算了,在這樣一個有機會發展的情況下,我相信如果我是楊家豪,我也不會打球了,為何?半打球半讀書都可以程度那麼好,如果全部把精力拿來讀書,很難說喔~
UNI有個朋友,以前曾經在少棒打到全國第六(他是主戰),據聽說,以前在四年級尚未進入少棒時,成績是很不錯的,但自從進入棒球隊,由於分身乏術,到國中的班排名落到了相當後段(2X/33),可見棒球對於課業的影響力很大。
如此,我認為更可以突顯楊家豪的可貴,會打球不稀奇,會讀書更加不稀奇,文武雙全則少見。
那麼楊清瓏教練的立場基本上也沒錯,也許就此少了一個郭泓志,確實很可惜。
楊清瓏教練的重點在於:少了一個郭泓志,也是棒協咎由自取←也就是說楊家豪是給棒協的一個教訓,這點我認同。
至於什麼社區打棒球的,我對社區棒球並不了解,但我可以想見一定會有某方面的缺陷,否則就會變成選擇了,對吧?
再推導一點,如果社區棒球可以有支撐楊家豪打下去的能力,那麼少棒的組織也不會變成今天這樣了。
至於我們灌輸給少棒選手的觀念問題,我相信這一直都存在,為什麼一直沒有人去改進?就是他們認為沒必要,就算有必要也輪不到他們處理,垃圾啊。
總結一下,楊家豪沒錯,楊清瓏以一個棒球人的身分講這話也沒錯,錯的就是那個造出一堆為了打球對球員生涯產生負面影響的棒協。
留言列表